招生咨询电话:0376-3775858 0376-3792223
就业咨询电话:0376-3775858 0376-3792223
学校地址:信阳市平桥区平桥大道1818号(职教新城校区)
招生咨询电话:0376-3775858 0376-3792223
就业咨询电话:0376-3775858 0376-3792223
学校地址:信阳市平桥区平桥大道1818号(职教新城校区)
记者日前在上海采访时发现,无论是在市应急管理局办公区,还是在基层防灾减灾社区宣传栏,都有一个圆形标识格外醒目。这就是“上海应急”形象标识(见上图)。
上海应急职业精神
忠诚守护暖民心
精准坚韧解民忧
善战善成保民安
上海市应急管理局从2021年9月启动“上海应急职业精神”研究专项工作。经过三下三上广泛征求意见,同年12月底,该局发布21个字的“上海应急职业精神”和“上海应急”形象标识,并推广使用。
21字凝炼应急干部精气神
“上海应急职业精神”被凝炼为三句话,共21个字:忠诚守护暖民心,精准坚韧解民忧,善战善成保民安。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桂余才为记者逐句解释了其含义。
忠诚守护暖民心。这句话主要表达上海应急人的思想政治站位。“忠诚”,是应急人最核心的政治品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守护”,是应急管理最本质的职责使命,时刻与人民守望相助,坚决守护城市安全。“守护”,也是守“沪”,上海应急要全力保障上海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安全运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暖民心”,通过应急人的忠诚守护,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体现上海城市的安全温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精准坚韧解民忧。这句话主要表达上海应急人应当具备的科学工作方法和意志品质。“精准”,是上海城市管理工作中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涵,也体现着上海应急管理的行业特质和职业追求。“坚韧”,是上海应急人优秀的意志品质,体现着应急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执着追求,也体现着将上海打造成为“韧性城市”的愿景。“解民忧”,通过应急人的精准坚韧,排除安全风险隐患,救民于水火之中,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消除安全上的后顾之忧。
善战善成保民安。这句话主要表达上海应急人的坚定工作追求。“善战”,代表着上海应急人勇担使命、善斗风险、敢于胜利,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善成”,就是要坚持干一件事成一件事的目标追求,久久为功、善始善终,坚决守牢城市安全底线,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保民安”,通过应急人善战善成,建设城市靓丽的天际线,守牢城市安全的地平线,为上海这个超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安全保障。
这三句话排比呼应,突出“民”字,是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生动体现,是应急管理事业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也是上海应急职业精神的情感向度。“暖”“解”“保”三个动词,生动地表达了应急人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反映了应急人始终不变的初心和所肩负光荣使命的勇毅担当、笃实坚韧、砥砺奋进。
“上海应急”形象标识画面呈圆形,整体造型像一只眼睛,体现着上海应急人着眼全局、日夜不辍,始终为市民值守、为城市站岗。内圈以精致的上海地标建筑天际线手绘图案突出地域属性;红色定位标记既体现上海“党的初心始发地”的红色印记,又展现上海应急人忠诚守护、精准坚韧、善战善成的使命担当;上海应急缩写SHEM既融入城市靓丽的天际线,又展现守牢城市安全的地平线。边圈内写有上海应急职业精神三句话及上海应急管理的英文名称,体现了上海应急人的职业精神追求。
深刻理解把握四个关系
为什么要组织上海应急职业精神的研究?桂余才介绍,2021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授旗致训词三周年,也是上海市应急管理局组建挂牌三周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书记就建局三周年专门作出批示,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2021年6月,《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出台,要求把安全作为城市软环境的硬指标,构筑城市安全预防体系,加强韧性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功能韧性、过程韧性、系统韧性,强化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市民的安全感,使上海始终位于全球最安全城市前列。
为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辜负党和人民寄予的厚望,进一步彰显上海市应急管理系统的价值取向,激励上海应急管理系统广大干部坚决扛起守牢城市安全底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政治责任,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决定组织“上海应急职业精神”专题研究。
2021年9月,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成立专门课题组,局长马坚泓任组长。课题组还邀请了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共同参与研究。
桂余才强调,提炼“上海应急职业精神”必须把握好“四性”。
一是把握好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已经深深镌刻在应急人的心里,指引广大应急管理干部职工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全力守护人民安全。研究提炼“上海应急职业精神”必须坚持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的统揽性,将其自觉转化为应急人职业精神的准则要求。
二是把握好与应急管理职业特点的关系。“全灾种、大应急”的职能使命决定了应急战线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都应急值守,随时可能面对极端情况和生死考验。研究提炼“上海应急职业精神”要突出应急职业的特征性,突出应急人在灾难来临时为生命逆行、为安全守护,面对可能发生的安全挑战,心有定力、分类施策、精准“拆弹”、坚韧不拔等职业特质和意志品格。
三是把握好与上海地域特色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超大城市治理之路。研究提炼“上海应急职业精神”应坚持上海地域的特色性,努力践行“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
四是把握好与原上海安监系统职业精神的传承。原上海市安监局在2010年曾提炼出“关爱生命、思危求进、公正廉明、笃实卓越”的上海安监系统“绿十字”精神。研究提炼“上海应急职业精神”应注重传承性,延续原安监“绿十字”精神。
三下三上凝聚思想共识
课题组成员、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宣传培训处处长张全有向记者具体介绍了“上海应急职业精神”三下三上的提炼过程。
第一轮,课题组组织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干部进行大讨论,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工作调研和专题研讨会。这一轮共收集了上海应急职业精神概括59条,形式从两字组合到七字组合不等,内容包括核心职责与核心能力、全面专业素质技能、崇高使命感与职业道德、严格的职业行为规范、精神面貌与意志品质、应急管理工作者形象描摹等六类。
第二轮,课题组从59条海选精神概括中遴选了8条具有典型意义的表述,在全系统再次组织讨论。同时,课题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新一轮意见的征集,共收到572人的反馈意见,新征集84条新的职业精神概括。
第三轮,课题组面向社会征求咨询意见建议。10月下旬,课题组组织专家座谈会,邀请了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执行主任、教授董幼鸿,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滕五晓,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韩广华等进行研讨,同时继续到区应急管理局征求意见。
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回忆,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曾先后三次征求意见。在参与市局研讨会前,他也专门组织校内学者专家开展研讨,并向课题组提供了两组职业精神概括。第二轮征求意见,孙建平重点推荐了“坚韧”一词,并阐述其重要性。第三轮主要是参与了“上海应急”形象标识的投票,并给出了相关意见建议。
上海社会科学院专家王冷一在参与市局研讨会前,就“上海应急职业精神”第一轮讨论成果形成的8条候选表述,利用上海社会科学院资源组织征求意见。结果显示,二字表述形式区别度低、不便记忆是共识。大家普遍建议研究提炼的最终表述要能朗朗上口、入脑入心,并形成一定的社会效应。
课题组同时开展了对“上海应急”形象标识优化的工作。经过对三下三上中“上海应急”形象标识优化意见的收集梳理、与兄弟省市形象标识的分析比照,课题组反复讨论商研,先后对“上海应急”形象标识进行了六轮优化、40多次修改。
第一轮优化,是在原有图案基础上,将上海地标建筑天际线立体化,去掉地平线建筑倒影,尝试增加方形的外圈,右上角以篆刻展示“应急职业精神”文字表述的形式。
第二轮优化,尝试将上海地标建筑天际线进行进一步立体化处理,增加蓝色圆形外圈,内置“上海应急职业精神”表述和上海应急管理的英文。
第三轮优化,尝试在标识中增加绿色或蓝色的双手图案,象征安全和守护;尝试结合劳动安全卫生绿十字标识增加绿色齿轮外圈。
第四轮优化,尝试使用陆家嘴地区5幢地标建筑的精致手绘图,进一步描摹上海地标建筑天际线,优化蓝色外圈及SHEM英文缩写,使整体风格更加统一。
第五轮优化,尝试绘制金色外圈,象征“金盾”守护。尝试将红色定位标识改为爱心形状,进一步优化手绘图,去掉港务大厦,让建筑统一成从浦西看到浦东的角度。
第六轮优化,进一步优化四幢标志性建筑,恢复红色定位标识,优化蓝色外圈,确定以SHEM作为上海应急管理英文简写,优化倒影,整体更加美观大方。
上海应急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普遍认同研究成果,认为总结提炼出的“上海应急职业精神”,表述内涵深、有特色、容易记、喊得响,经过优化的“上海应急”形象标识更有内涵,更加美观大方。桂余才表示,上海应急系统抓住研究提炼应急职业精神的时机,进一步宣传应急职业文化,认同应急职业价值,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金山区应急管理局党委组织集体学习,大家一致认为“上海应急职业精神”站位高、立意高、寓意高。徐汇区应急管理局的干部职工还重点对于后续如何加强“上海应急职业精神”宣传和“上海应急”形象标识的统一规范使用提出了意见建议。
加强宣传推广统一规范使用
“上海应急职业精神”和“上海应急”形象标识的确立,是上海市应急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授旗训词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集体智慧结晶。2021年底,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正式对外发布,要求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对其加强宣传推广,做到“四个进入”——进入党史学习教育、进入党日活动、进入应急文化、进入媒体宣传,对内凝心聚力激励工作,对外宣传应急树好形象,切实提升上海应急在全社会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马坚泓表示,要大力发扬上海应急职业精神,将其作为自觉践行重要训词精神、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的重要指引,作为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内在要求和生动体现,作为外树形象、内筑文化、净化风气、鼓舞士气的有力抓手。
“上海应急职业精神”和“上海应急”形象标识代表的是上海应急系统的职业价值追求和形象,目前已广泛使用在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办公场所、办公用品以及工作活动中。
虹口区应急管理局局长田飞认为,提炼上海应急职业精神是不断提升应急管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他们非常重视在职工队伍建设中强化上海应急职业精神教育。长宁区应急管理局青年干部则在去年举办的第一届长宁区“凝青杯”青年英才挑战赛中,用微电影的方式来诠释21字上海应急职业精神,赢得了观众和评委的好评。
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柴俊勇为上海市应急管理局的工作点赞。他认为,研究和提炼“上海应急职业精神”提高了应急宣传工作的层次,上升到了应急文化的层面,是一项大大提升应急管理系统凝聚力的工程。
孙建平则表示,上海是座超大型城市,人口密集、要素集聚、企业市民诉求多元。上海市应急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挑战艰巨复杂。而上海应急职业精神彰显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点明了应急工作的方式方法,让每个应急人对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行为导向更清晰,目标任务更具体,能够在艰巨复杂的挑战面前凝心聚力、砥砺前行。